close

  0404 Vincent與同行隊員共有16人,差不多下午三點背起登山包及兩整天的餐食,開始步行而進入「能高越嶺」,原來停車的位置還不算是登山口,差不多前行300公尺的崩塌碎石坡才到達「屯原登山口」,林務局在此設立了「能高越嶺道」的入口標誌碑,幾乎第一回來步道的都會拍照留念;

  一開始的 1K 受到崩塌地質的影響,速度很慢緩緩上坡,但是小心些走是不會有危險顧慮,這兒還留有原先應該是吊橋的橋墩,已經被大自然無情摧毀了;再回望屯原登山口在微薄的雲霧中,峰迴路轉此時天開雲霧散,一下子藍色的天空排開陰雲,接下來的三天都是晴朗少雲的大好天氣!

  我們只需將「公糧」背負差不多一公里,駐守在「雲海」的許莊主騎著負重機車才此會合載運回去;就這樣我們輕裝漫步此風光優美景觀佳的「能高越嶺道」西段,今天下午只須步行4.5公里,能抵達「雲海保線所」就可以了!

  『能高越嶺古道』西起霧社,沿著塔羅溪上行、越過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中央山脈能高鞍部; 最早是由泰雅族的大支族賽德克人巴雷巴奧群所開發的,他們在偶然的狩獵中,發現東部地區一片曠野可居住,於是部份族人開始遷徙定居,爾後並往來於埔里與花蓮之間,和花蓮的阿美族人交易貨品,成為稱職的山地商人。

  日據時期,日人為了控制原住民行動,於1917年以能高越嶺古道為基礎,闢建了能高越嶺道。能高越嶺古道全長約83公里,是早期往來台灣東西部的捷徑,為日人警備道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目前由屯原至五甲崩山前約27公里仍保有日據古道的特色;如今也成為橫貫越嶺古道中相當熱門及大眾化的一條路線。步道沿線可見標高3,262公尺的能高山,日據時期因山名有個「高」字而與玉山(新高山)、雪山(次高山)合稱「台灣三高」。

  民國39年台電公司拓建人行道,架設了127座巨型鐵塔,並在每隔10公里的地點建立保線所,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檜林保線所、雲海保線所、能高中心碑、銅門發電廠、見返隧道等。

04/04屯原-雲海步道(去程)



差不多前行300公尺的崩塌碎石坡才到達「屯原登山口」



「能高越嶺道」的入口標誌碑,幾乎第一回來步道的都會拍照留念;


Vincent 走此趟台電朝聖一般的「能高越嶺道」!




一開始的 1K受到崩塌地質的影響,速度很慢緩緩上坡


還留有原先應該是吊橋的橋墩,已經被大自然無情摧毀了


再回望「屯原登山口」在微薄的雲霧中




峰迴路轉此時天開雲霧散,一下子藍色的天空排開陰雲



接下來的三天都是晴朗少雲的大好天氣!




我們只需將「公糧」背負差不多一公里,駐守在「雲海」的許莊主騎著負重機車才此會合載運回去



今天下午只須步行4.5公里,能抵達「雲海保線所」就可以了!




有二葉松落葉松針鋪地的地毯級道路


第一吊橋差不多就到達「雲海保線所」




「福雲宮」土地廟,我們一行有準備來燒香及紙錢祭拜。



「雲海保線所」到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1070 的頭像
    vin1070

    Vincent的網路日誌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