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六) 昨晚在「大好親水河畔民宿」舒舒服服睡好一覺,Vincent 也沒因為而”君王不早朝”睡過了頭,到了某年齡後,睡眠時間都已經固定了,差不多每天七點就會自動醒來,看看窗外雨勢已經停歇,但還灰濛濛的陰天,至少不會再下雨的樣子。
下來客廳林太太及菲律賓幫傭已經在忙碌張羅早餐,我跟民宿借了台腳踏車,巡著昨晚與林先生夜談得知的資訊,Vincent騎向冬山河堤岸去,這兒就是環著河堤的「自行車專用道」;這一段的冬山河堤岸是從台二省道交會的「傳統藝術中心」沿襲到台七丙線「冬山河親水公園」,最顯著的大目標就是鮮紅的「利澤簡橋」了!
Vincent並沒有如同一般遊客的路線往對岸到冬山河親水公園,而是走一段一邊是冬山河一邊是養殖魚塭的自行車道,筆直平緩的專用道很好騎,清晨的騎車很少多了幾分孤寂的美感;Vincent 此行要去探索一下「噶瑪蘭族」原住民在宜蘭的淨土『流流社』,以及記載上說的由淡水而來宜蘭行醫傳教「馬偕醫生」在此手植的欖仁樹。
============================================================
噶瑪蘭人自稱平原之人,與水為伍的民族。過去他們居住的地方,多半在宜蘭河流域的壯圍鄉、礁溪鄉和宜蘭市,以及冬山河流域的五結鄉、冬山鄉和羅東鎮境內。
噶瑪蘭人的聚落是採近小河的小型集村,女耕男獵。噶瑪蘭是母系社會,噶瑪蘭人依賴農耕及捕魚打獵維生。婦女負責農業上的工作,主要作物有小米、玉米、番薯及陸稻等;男子負責捕魚打獵,鹿是當時重要的獵物。住在茅草竹木建造的茅屋裡,自己釀酒、製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1883年,馬偕宣教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宜蘭蘭陽平原,年底即設立十一所教會,向漢人、原住民和平埔族人廣傳基督福音,其間遭受許多因難、挫折,甚至多次受到侵襲而導致生命危險,他憑藉著無比的信心和毅力,終於在宜蘭地區廣撒福音種子,使許多人先後受洗成為基督徒。
噶瑪蘭人的田地經常被漢人併吞,馬偕十分同情他們的處境:「他們的命運如同許多在東方與西方的土著民族一樣,對他們而言,與平地人的接觸正如同與死神接觸一般。」而對噶瑪蘭人來說,馬偕的拔牙術對嗜食檳榔的他們有很大幫助,教會也協助他們向漢人納租。噶瑪蘭人與馬偕親厚,直至今天,如果你到宜蘭冬山河下游處的流流社走一趟,很有可能會遇上一些姓「偕」的噶瑪蘭人呢!
百餘年前,馬偕牧師每到一處設立教堂,就會在教堂外栽種幾棵橄欖樹,一方面以資紀念,一方面表示廣撒福音種子,相當有意思。後因颱風、洪水或人為砍除等因素,現今多已不存,『宜蘭三十六社』中保存最完整噶瑪蘭人群居的『流流社』,僅餘尚存三棵,彌足珍貴。
流流社內有噶瑪蘭的精神象徵大葉山欖,樹形高大容易識,且造舟染網、果實可食用,深受噶瑪蘭人的喜愛。噶瑪蘭族裔的林天成在流流社經營「噶瑪蘭古厝」民宿,以竹子、蘆葦為建材開放遊客體驗噶瑪蘭族流流社的文化。
「噶瑪蘭古厝」民宿:http://www.ctnet.com.tw/ilanhouse/
●地址: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新店路 140 號( 冬山河親水公園對岸 )
●訂房專線:03-9502547/0935-777905 ( 林太太 )
12/08流流社、52甲濕地 相簿
「大好親水河畔民宿」提供的鄰近區域旅遊景點地圖
河堤的「自行車專用道」,最顯著的大目標就是鮮紅的「利澤簡橋」了!
冬山河對岸的「冬山河親水公園」
五股溪與冬山河交會的防洪閘門
從五股溪閘門回看住宿的「大好親水河畔民宿」
筆直平緩的專用道很好騎,清晨的騎車很少多了幾分孤寂的美感;
蘭陽平原充沛的雨量,不需要多抽地下水的養殖魚塭
冬山河畔的季新村
流流社內有噶瑪蘭的精神象徵大葉山欖,可造舟染網、果實可食用,深受噶瑪蘭人的喜愛。
噶瑪蘭族裔的林天成在流流社經營「噶瑪蘭古厝」民宿
噶瑪蘭族的文化傳統精神
也是「噶瑪蘭古厝」民宿餐廳
「噶瑪蘭樹屋」是噶瑪蘭古厝民宿特有的住房空間,面向冬山河親水公園視墅瞭闊
有百年歷史的古井,保留著完好的風貌
在噶瑪蘭的空氣中瀰漫了古早的芬芳氣味
百餘年前,馬偕牧師每到一處設立教堂,就會在教堂外栽種幾棵橄欖樹
樹種:大葉山欖,樹高:12公尺、推測樹齡:180年 ,馬偕牧師手植中保存最完整噶瑪蘭人群居的『流流社』,僅餘尚存三棵,彌足珍貴。
大葉山欖對面的刺竹,是用來預防泰雅族和漢人的攻擊,同時也能預防野獸的入侵,減少颱風的吹襲。
宜蘭縣政府於2006年於「流流社」復舊的「噶瑪蘭家屋」
「噶瑪蘭家屋」以竹子、蘆葦為建材開放遊客體驗噶瑪蘭族流流社的文化。
PS:
1900年已然病情不輕的馬偕最後一次巡視噶瑪蘭諸教會,離開時喉病已讓聲音沙啞,全部落的人聚集岸邊,目送他的離去,他們一同唱詩揮淚送別;馬偕博士見景心酸落淚,他心理明白他永遠不會再見這些心愛的平埔子女了!
隔年1901年6月2日,馬偕博士因喉癌逝世於淡水,享受到58歲。6月4日的葬禮在噶瑪蘭的信徒聞噩耗經兩天晝夜狂奔趕到淡水來奔喪;家人遵其遺囑安葬於外僑墓園比鄰的淡水中學私人墓園以永遠「化為台灣的泥土」。
- Dec 12 Wed 2007 12:27
痞客邦旅遊特務:馬偕牧師與噶瑪蘭流流社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