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62%馬來人、26%華人,以及8%印度人的馬來西亞,各個種族間,沒有其他國家慣見的排擠與分裂,雖然彼此民族間偶爾的玩笑、免不了相互嘲笑;但基本上,三個種族間的和諧,卻是世上少見。在不同時間各自有歡樂的節慶宗教,也讓馬來西亞各民族間的和諧融洽。
現在的馬來西亞,馬來人掌握了政治權力、華人掌握了經濟,而印度人則掌握了專業。雖然種族、信仰、飲食、文化均各不相同,但三個種族有各自的團體政黨,各有所長、彼此尊重。
我們的導遊 Boony 笑著說:馬來西亞三膚色人種就比如是三種飲料,最黑色的印度人像是黑咖啡,馬來人像是巧克力的褐色,而華人受日曬的膚色有如奶茶;黑咖啡、巧克力、奶茶調和在民族的融爐中,雖然彼此通婚的比例不太高,但是,生活上還是合作無間,各自發揮自我專長。
05/25 中央市場附近印度區
原來早期的華人移民到馬來西亞經商或開墾,娶了當地女子為妻,生下的下一代混血兒,男性叫做「峇峇(Baba)」,女性叫做「娘惹(Nyonya)」。
那些土生的華人女子娘惹擅於將馬來西亞的香料及材料,運用中式的烹飪方法變化出不同美食。所以「娘惹餐」即是指馬來西亞人與華人通婚後所生下一代所煮出來的菜式。
導遊Boony 說這家是印度人的「麥當勞」,各式各樣印度料理都有
情商留著大鬍子的廚師表演印度料理
以右手扒飯的印度餐食
印度書籍、華文報紙在街坊都可以買到
「Inai Tattoo 」馬來人的草藥臨時刺青
這位明天要結婚的新娘雙手作美麗而充滿祝福的彩繪刺青
我們媒體女記者也來彩繪,差不多可以保持五天左右
中央市場附近除了印度餐廳也在巷內看到華人廟宇「仙四師爺宮」
位於吉隆坡(Kuala Lumpur)市中心李孝式路的「仙四師爺廟」,是以葉亞來(Yap Ah Loy 1837-1885)為首,連同各具功績的墾荒先賢:葉致英、葉觀盛、陳秀連一齊被神化供奉起來,成為護國佑民的神祇。這座吉隆坡最古老的廟宇,平日即香火鼎盛,特別在除夕夜裏,更是爆滿了求財的人潮。
幾乎跟台灣廟宇一模一樣,而這卻是在異國的首都
我們請Boony 幫我們帶路參觀「印度廟」,印度信仰以鮮花獻神
印度廟(Sri Mahamariaman Temple) 建於1873年是馬來西亞境內最大也是最華麗的印度寺廟,其中充滿了繁麗的雕刻、塑金和手繪圖案
進印度廟之前要先脫鞋子,如果穿著太清涼的要圍上沙麗(Sari)
膜拜時,「五體投地」虔誠之至。
印度人又敬又愛的象頭神甘尼沙(Ganesha),甘尼沙是濕婆神(Siva)的兒子,是印度人最喜歡的財神爺
將類似香灰的粉末寺廟的祭司會點在額頭中央,並送一朵紅花,女生插在耳際,男生貼在胸口上
印度人「蒂卡(Tika)」紅點的額頭,額頭的紅點有意思嗎? ...印度女性黝黑深邃的臉龐中那一點硃砂,顯得特別突出。這點硃砂,在傳統印度習俗中代表已婚的身份。
- Jun 06 Wed 2007 11:41
【繽紛大馬】(H)民族合諧的融爐 (華人廟、印度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