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宮」的建築特色是全台灣土地公廟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廟宇,它是採小廟外加蓋大廟而成,故稱為廟中廟。 福山宮的小廟在九份還沒發現金礦前就以設置了,後來發現金礦後,信眾愈來愈多,大家希望能幫土地公公重建大一點的廟宇,然而每次擲筊請土地公應允都無所獲,最後詢問在原廟外在加蓋大廟後才獲准許。目前大家所見的福山宮外貌,是前後共整修過四次後的成果。
一九三○年代剛好趕上這一波被稱為「大著金」(礦工挖到大金塊的意思)黃金年代,「三更窮,四更富,五更起大厝」以前的礦工,很可能在一夕之間而致富,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
最初的土地祠就像一般土地公廟的建制只是高約150公分寬約100公分的標準;兩百多年來,在福山宮威靈顯赫的庇蔭下,讓九份淘金冒險家「大著金」;為了答謝土地公人們在有建制的年代將土地公提升為王爺級,這就是福山宮成為全台灣最大的土地公廟的原因; 但是經過無數次的人神溝通,土地公還是不肯毁舊祠蓋新廟,於是信徒只能蓋成廟中廟的形式,並且配祀註生娘娘、文昌君.......等諸位神明;這也使得九份其他的礦坑口旁的土地廟即便大著金,也不敢僭越福山宮,一律是廟中廟但不是王爺級。
1935年台陽礦業株式會社與該社的九份礦業所所長翁山英氏所主導的福安宮擴建工程,此項廟中廟的擴建方針大量保存了福安宮的原始面貌;
「福山宮中土地公,鎮守山城護礦工,幾經善信修金宮,不改樸實一老翁。」
資訊來源:九份樂伯二手書店(http://tw.myblog.yahoo.com/lobo32xl/article?mid=525&prev=529&next=-1)
05/07 九份踩街行
位於瑞芳永慶里崙頂路1號的福山宮,即是九份著名的「廟中廟」。
這座土地廟已有200年歷史,建於清嘉慶年間。福山宮據說為日據時代全省最大的土地公廟,也是全台唯一拜金的土地公廟,且是受封為王爺級的土地公。
這最外一層的大廟「外廟」是現代建築,大理石機器粗雕的牆面,華麗卻失古味。
石造香爐是昭和十四年造(民國二十八年),基座四角分刻四頭螭虎,柱身以剔地突起雕刻圖樣,其上則為一蓮葉座。
品味福山宮建築之美,可以從大殿的兩隻坐鎮石獅看起,這裡的鎮宮石獅,與國內各地皆不同,可以說是「西洋獅」的代表。
中間的廟宇則為日治時期大正、昭和年間陸續增修,主要為當時在九份採礦的公司所捐獻,
牆面抖拱或是雕或是塑像、或彩繪多是名家之筆嘆為觀止,是無法形容那份古早藝術的美!
這八、九十年前修建的廟宇,中西合壁,古色古香,頗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神龕上斗拱下的人物造形。正中間由二位仙女扛著「福山宮」的廟匾,而兩側則有四個長著翅膀的裸女婆娑起舞,婀娜多姿,在台灣其他廟中非常少見,有人說這是國家薪傳獎名雕刻家黃龜理的作品。
正殿神龕內保留有一小廟,為本宮最初的「本廟」,就像一般土地公廟的建制只是高約150公分寬約100公分,至今約有二百年歷史了,也形成「廟中廟」的特殊景象。
神龕及樑炷間的木雕也非常講究,可見當時香火是非常鼎盛的,只是時空交遞,隨著礦業的沒落,福山宮的「金主」不在,盛況也不再了,但卻留給世人做歷史最好的見證。
廟裡中庭的許願池。池中有石鑄大龜,約放生二、三十餘隻烏龜悠閒滑游
- May 10 Thu 2007 23:01
偷得浮生半日閒(二):廟中廟福山宮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