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319個鄉鎮中,地處最北端的石門鄉;「石門洞」是石門鄉引以為傲的顯著地標,也是石門鄉名的出處。也跟墾丁的鵝鑾鼻一樣在日本時期就是聞名的風景區!

  Vincent 在孩童的時候,民國六十年沒多少風景區的圖片,而我記憶中祖父 陸春先生與友人在「石門洞」的一張黑白照片,原來我們家喜歡旅遊的血源這樣淵源下來,再次來到石門洞懷念祖父身穿大衣挺拔身影!(PS:祖父在我小學二年級就已去世!)

  「石門洞」風景區位於台2省道(淡金公路23.5K)海邊原本是因為地殼變動而從海面露出一塊巨大的石頭,但長年受到海浪的侵蝕而削為一個大洞,「石門洞」最吸引人的就是巨大的海蝕拱洞景觀,一般稱之為海拱,洞高約十公尺,從遠處眺望就像是石城大拱門,所以稱為「石門」,而洞口題著「精忠照海」四個大字,呈圓拱的石門洞,不僅以它深具的歷史意義,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更是因為記錄了大地的蛻變,令人倍感驚奇。在石門的上面也設有一平台,可以讓遊客們能遠眺無邊碧海!

  同治年間的《淡水廳誌》將「海岸石門」列為淡水外八景之一。石門洞與金山的燭臺雙嶼,都是歷史悠久的風景名勝。「海蝕石門」在昭和八年(1933年)推薦時已被列為應保存的天然紀念物。「天然紀念物」語出自昭和五年(1930年)頌佈的「台灣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

  在海濱的岩石區我們可以體驗抓蝦拾貝的樂趣,看著海景,戲弄著清涼的海水,真的令人童真重現;在石門洞旁邊還有一遊艇碼頭,這可是近來政府增加闢建的喔,讓石門洞遊憩區更添豐富!







在台灣319個鄉鎮中,地處最北端的石門鄉,「練習曲」電影場景是在這裡拍攝的





石門洞風景區海邊原本是因為地殼變動而從海面露出一塊巨大的石頭,幾分相似軍事”砲陣地”





石門洞是天然的海蝕洞,是百千萬年受潮汐長期侵蝕而凹陷,而形成的洞穴。石門洞最初位於海平面下,後來因地殼逐漸上升,而隆起至陸地上,而成為一地質奇景。



面海的這一頭則由蘇清波題字「海天勝境」,(民國五十五年時台北縣長)。





巨大的海蝕拱洞景觀,一般稱之為海拱,洞高約十公尺,從遠處眺望就像是石城大拱門,所以稱為「石門」



Vincent 到此一遊…漫遊北海岸!



步道入口處有一直立石碑,正面題字「北石門名勝」,立於民國六十年元旦;背面題字為「海蝕石門天然紀念物」。







石門洞前後的洞口上方都鑲著一塊大理石匾額,面向公路的洞口由黃杰題字「精忠照海」,(民國五十三年當時台灣省主席)





以人工水泥拱橋接連海上礁岩





春季的北海岸有翠綠的海藻生長….一年中最是生態盎然的季節!







石門洞潮間帶看著海景,戲弄著清涼的海水,真的令人童真重現;







石門洞外淺灘的「潮間帶」混雜了大量的螺貝類、粗貝殼沙與礁石,斑斕的色彩及各異其趣的造形,讓人人都愛不釋手。





看仔細喔!這不是砂子...而是無數小貝殼及珊瑚骨骼形成!









體驗抓蝦拾貝的樂趣!但是愛護小生命要放歸回去潮間帶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