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了「安平古堡」看著觀光地圖,在安平有兩個洋式建築必看,一是英商德記洋行,一是德商東興洋行。從古堡街往前行就會到達「德記洋行」英商德記洋行與先後建立的怡記、和記、東興、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
說起現在的德記洋行我們就會想到克寧奶粉Kilm 與雀巢奶粉等進口商品,在德記最風光的時候,手上曾經有約25個知名品牌代理權,如安佳奶粉、白蘭氏雞精、m&m巧克力等,年營業額超過百億元以上。150年歷史老字號的貿易商德記洋行現在仍年度第19大大貿易商。
--------------------
底下的資訊來源自:台南首相大飯店 文化之旅網頁(http://www.premier.com.tw/Touring/dejiyanghang.htm)
以及行政院新聞局,典藏照片網(http://gio.tnua.edu.tw/photo/cat.php?c=563&l=1&&order=ASC&start=600&sid=117867140b0cf740ba55c99505ba27f1)
「德記洋行」創立於1858年,為台灣五大洋行之一,屬於英屬東印度公司,當時洋行在台灣設立據點的目的,主要是從事海外貿易,以輸出台灣的砂糖、樟腦,並輸入鴉片為主,德記洋行主要是經營茶葉出口貿易,不過隨著安平港不斷淤淺,加上日本統治時期貿易全被日商壟斷,這些外商也紛紛倒閉遷移。
洋行建築因為多數採用西方建築,所以視覺上有別於傳統的閩南風格建築。此外,它們也是台灣與西方貿易的歷史證物。 整棟建築坐北朝南,樓高三層,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一樓原為行員宿舍,走道居中,左右各有三間房間,東西南三面均繞以拱廊,二樓空間與一樓房間相似,但走廊圍以綠釉瓶飾欄杆,加上白色粉牆,在風貌上與安平傳統之民宅完全不同。 西方人在台灣所建之房舍中,大抵會採拱廊模式,以避雨水及日曬,因而拱圈成為建築上之重要元素,德記洋行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今日德記洋行早已失去商業的功能,但它白色的外觀優雅有氣質。現在本洋行在奇美公司捐贈下已規劃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以蠟像展出台灣早期生活樣貌。2001年更規劃「時空走廊」的設計,將德記洋行的歷史、成長軌跡,以圖片資料的展示讓旅客知道。現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至於德記洋行後方的那片「安平樹屋」,原是德記洋行的倉庫,不過因為荒廢多年已被一棵棵的榕樹盤據,而有「樹屋」之名。現在,樹屋已被規劃為藝術村,將有藝術家會進駐於此。
-----------------------------
德商東興洋行和德記洋行一樣,是當時相當重要的洋行之一,主要是從事樟腦、蔗糖等貿易。
不同於德記洋行為白色的建築樣式,東興洋行則採用本土建築材料,搭建西式的建築架構,搭建出紅磚迴廊的西式洋樓,除了散發著浪漫感,更多了古樸味。 也因它中西合併的風格,所以深受婚紗公司的喜愛,常可見到拍攝婚紗照新人的幸福身影。
現在,東興洋行已在民國76年規劃為「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展出當年外商在台貿易的情形,您可以在此窺見台灣最早的國際貿易。
12/17德記洋行+安平樹屋、東興洋行、安平小砲台
從安平古堡看過來的「德記洋行」
「德記洋行」創立於1858年,為台灣五大洋行之一,
以輸出台灣的砂糖、樟腦,並輸入鴉片為主,德記洋行主要是經營茶葉出口貿易
德記洋行一樓原為行員宿舍,走道居中,左右各有三間房間,東西南三面均繞以拱廊
來自歐美的外商紛紛在安平地區興建洋宅,這些洋宅可是讓安平除純樸外,亦散發著浪漫的異國情調。
西方人在台灣所建之房舍中,大抵會採拱廊模式,以避雨水及日曬,因而拱圈成為建築上之重要元素.
走廊圍以綠釉瓶飾欄杆,加上白色粉牆,在風貌上與安平傳統之民宅完全不同。
德記洋行後方的那片「安平樹屋」,原是德記洋行的倉庫,不過因為荒廢多年已被一棵棵的榕樹盤據,而有「樹屋」之名。
粗壯的樹幹從牆壁一直盤踞到屋頂來!
來此拍攝鬼片都不需要再佈置背景了!
阿!有鬼跟來啦!
德商「東興洋行」和德記洋行一樣,是當時相當重要的洋行之一,主要是從事樟腦、蔗糖等貿易。
「東興洋行」則採用本土建築材料,搭建西式的建築架構,搭建出紅磚迴廊的西式洋樓,除了散發著浪漫感,更多了古樸味。
東興洋行已在民國76年規劃為「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展出當年外商在台貿易的情形,您可以在此窺見台灣最早的國際貿易。
--------------------------
安平小砲台建於清道光20年(1840),時值鴉片戰爭,台灣兵備道姚瑩為抵禦英軍所採海防措施之一,與四草砲台同為護衛府城的堅實堡壘,現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
這是位於安平小砲台跟東興洋行前面的水塘邊,成遍的蘆花隨風飄逸,很美吧!
這樣的美景就值得架起腳架來仔細拍攝,這是已經結種子的蘆葦花!
- Dec 23 Fri 2005 22:31
印象、台南:德記+東興洋行、安平樹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