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否受農曆七月影響,還是景氣真的不太好,Vincent都覺得最近出門旅遊的遊客少得多,當然這樣一來交通及旅遊品質比較好些啦!像在三坑老街這樣導覽及一些免費活動,來客仍然不多,也因此當Vincent 拿起大相機為老街作記錄時,客家鄉親都很高興有人來多介紹自己家鄉,有的要拿自製米食請我們,都被我挽謝,我真的不希望這樣貪便宜,或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在! 

  三坑老街跟其他舊鄉村一樣,眼前看到的都市老人及小孩,差別在於這些鄉親都很有活力、親切感,老實說比自己家鄉還更有鄉情!雖說Vincent不會說客家話,血液裏流著1/8的客家淵源,我很欣逢地與客家濃情相遇,如果朋友們來此采風旅遊,暫且放下觀光客的身份,也一起融入這樣傳統、封存的良好古風,三坑子不僅為台灣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客家聚落之一,同樣地也保留了傳統美德及濃情所在 

  我們離開「永福宮」後,順著導覽手冊及轉角處的指標,不遠處一幢亮麗古樸的古厝,而前面稻埕是「草編DIY」以乾稻草手編成草劍、小稻草人活動,Jessica很有興趣的動手製作,Vincent則是另外在去「開庄伯公廟」采風拍照去!

   「青錢第」為傳統三合院古厝,三合院右廂為雙護龍,左為單護龍,古厝的風貌相當完整。 「青錢第」為張姓人家,因祖先經商致富,曾自行發行「青錢」賑災,民眾憑青錢可至銀莊去兌換銀兩,所以受到皇帝旌表,被稱為「青錢第」。 
  青錢第左右門聯寫著:「青出群英人稱瑞鳳,錢名萬選世仰雲龍。」辭句意境平平,而對聯之上的牆壁各鑲嵌一立姿的蝙蝠雕飾,造形特殊而引人注意。
  「青錢第」約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歷史超過百年,政府曾有意將其列為三級古蹟,但因屋主反對而作罷。 


  「開庄伯公廟」:伯公廟就是土地公廟,因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所以稱為「伯公廟」。三百年前立庄時後即建立,一百年前之後移建新廟,伯公廟的前面,有一棵百年楓香,形態優雅壯碩,從這兒回望三坑聚落,發思古之幽情。


   離開三坑老街再前往附近的大平村探訪「大平紅橋」古蹟,大平距離三坑子約一公里,過「石門二號橋」,左轉石門路,路口有「紅橋」的標誌,河畔有小型停車場及親水公園。 

  「大平紅橋」一般稱為”老紅橋”,建於日據時代大正十二年(1923年),橋頭有一棵老樹,老樹附近的山壁前豎立著一座建橋紀念碑,由三塊花崗石所組合,兩旁為細長石柱,中間為方形石面,碑文已漫滅,字跡則已難以辨識,大略記載著當年興建紅橋時候捐獻的人士及金額。 

  「紅橋」,長十餘公尺,跨越打鐵坑溪,總共有五個橋拱。這座橋曾是大平村對外的主要連絡道,紅橋兩岸,連繫昔日的古道,走此一段古道,前人搭橋闢路,後人便利往來,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幫我們導覽的劉明珠小姐、徐美惠 三坑村女村長(0933255703)
 
 
劉明珠小姐是「大襟衫、拼布創作坊」的指導老師 

 
我們都是勤儉的客家哺娘 

 
「阿香菜包」的客家粽及草仔粿:三坑村5鄰84號 

 
「牛浣水」:是指將麻糬放入薑汁黑糖水中的點心 

 
「阿琴小吃」的客家湯圓:三坑村5鄰76號 (03-4712556)

  
徐阿嬤手工製作的發糕、碗粿 

 
「草仔粿 DIY 製作」 

 
永福宮裏以手抄錄經文高齡80歲的阿婆! 
(注意到沒?80歲受過教育的曾有幾人?)
 
 
轉角處的景點指標

 
「草編 DIY 製作」

   
「青錢第」為傳統三合院古厝,三合院右廂為雙護龍,左為單護龍,古厝的風貌相當完整。

   
對聯之上的牆壁各鑲嵌一立姿的蝙蝠雕飾,造形特殊而引人注意。 


 
「開庄伯公廟」:伯公廟就是土地公廟,因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所以稱為「伯公廟」。 

 
伯公廟的前面,有一棵百年楓香,形態優雅壯碩。 

 
石門大圳自行車道:三坑鐵馬道 


============================================================= 

 
「大平紅橋」一般稱為”老紅橋”,建於日據時代大正十二年(1923年) 

  
「紅橋」,長十餘公尺,跨越打鐵坑溪,總共有五個橋拱。 


 老樹附近的山壁前豎立著一座建橋紀念碑,由三塊花崗石所組合,字跡則已難以辨識,大略記載著當年興建紅橋時候捐獻的人士及金額。

   
大平村探訪「大平紅橋」古蹟,曾是大平村對外的主要連絡道 

 
「紅橋」兩岸連繫昔日的古道,走此一段古道,前人搭橋闢路,後人便利往來,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