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印象中看過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epochtimes.com/b5/6/2/18/n1228310.htm), 知道在龍潭石門水庫附近有個磚造紅橋,而鄰近有三坑老街坊,但是,就只有在網路上一瞥而過,也沒曾看過網路、部落格朋友列入旅遊景點的,這方面的資訊很少;倒也不是刻意要來走訪不曾到過的客家聚落,因緣際遇到了,順道而來更覺得驚喜!

   08/25 (六)清晨打好行李出趟遠門,是小BiBu的爸媽(小姨子一家)邀約,我們一起到石門水庫的「福華石門水鄉渡假村」渡假去,小姨子Jenny一家喜歡這樣在飯店內的渡假方式,所以即使桃園台北間只約50幾公里,還是會以住宿渡假方式旅遊;….大家相約下午到福華飯店相遇,於是Vincent & Jessica提早些到龍潭一帶采風踏行去! 

  從龍潭中山科學院再往石門水庫的台三乙號省道,這裏標示著「三坑段」的路線名稱,正在找著怎麼到達紅橋(原先以為會先到),看到路兩旁插著活動旗幟「褒忠客情.戀三坑」,那今天會有客家的活動,於是彎進一下坡的不寬廣岔路,那兒已經有蠻多義工在此服務解說了;我們停妥車,信步走到資訊報到處,拿了個「三坑導覽地圖」折頁,當Vincent簽名遞上公民記者名片,不久後我們在第一個入口點「黑白洗」就來位明珠小姐,是三坑老街的解說義工,就這樣專為我們夫妻倆人作三坑老街的解說。 

  龍潭鄉三坑子為台灣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客家聚落之一,「坑」在客家話中指的是小溪澗或水渠,據說是因為有「蔗蔀坑」、「火劫尾坑」、「鴨母坑」三條水渠流經本地,故稱為三坑子。以前在大漢溪河道水深時,船隻可以航行到三坑,因此三坑是早年客家族群貨品的集散中心,不論是關西、竹東,還是新埔、楊梅、湖口的貨物都會利用三做為中繼站,因此當年的三坑商旅絡繹於途,老街上有客棧、酒館、餐飲點心舖等商店,繁華一時有所謂「龍潭第一街」之稱。

   日據時代,桃園大圳與石門水庫大壩完成之後,大漢溪的水位下降,三坑子也喪失了水運之利,由於大漢溪逐漸淤淺,陸路運輸興起,公路、鐵路漸漸取代水運,三坑子的水運功能亦趨於落沒。也因為如此有禁建及水源保護區的限制,使得三坑多年來一直無法改建,保留了原有的景象。 三坑老街以「永福宮」為信仰的中心,可以說是整個聚落的核心,「永福宮」雖說經三次遷建但是仍然古色古香,斑駁漆色精美石雕,十分獨特的老街聚落幾乎全是商店,在廟前有一廣場,是老街中最大的活動空間,每天幾乎都會有茶及日用雜貨的交易。

   重新開張的百年商店老街,不僅有老舊面貌,更有豐富的歷史與人文資源、濃郁的客家風情,實在值得大家前往回味一番!

 08/25 三坑老街、紅橋 

另有:徐鳳園老師三坑子的專門導覽:http://sunkenzu.tacocity.com.tw/index.htm 

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epochtimes.com/b5/6/2/18/n1228310.htm)地圖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三坑導覽地圖」折頁,有詳盡的導覽及路線圖 
 
這是台三乙(中正路)岔路彎進三坑老街,設有木棧步道 
 
「三坑老街」平面示意圖 
 
「龍潭第一街」

   
「黑白洗」為三坑子之公共洗滌空間,位於三坑子老街的起點,  因為近日豪雨加上石門大圳排洪而混濁了渠水 

 
取材自大漢溪的大鵝卵石,是界線也可當緩衝 
 
古老村落種植刺竹作為防衛外敵之用,街坊也故意非直線,防蕃禦敵的作用在。

   
「三坑老街」亭仔腳之街屋樣式 

 
大圳修築期間,帶來大批日籍工程人員,老街一度恢復繁忙熱鬧的景象。褪色的舊招牌上,寫著日文的「櫻花啤酒」(サクラビール)字樣。
 
 
「江夏堂」是源於湖北省雲夢縣的黃姓堂號,前村長的古厝。
 
 
三坑老街一個寂寥的小村落,彷彿是被歲月凍結的睡美人,百年前的老街模樣遺留至今。 

 
三坑老街以「永福宮」為信仰的中心,可以說是整個聚落的核心 

 
永福宮廟前有一廣場,是老街中最大的活動空間,我們到達不久廟方噴泉施放以表示歡迎呢! 

 
雕刻不俗的花崗石守護獅
 
 雄獅子口內含石珠,是匠師故意要展現高超工藝技術,怎麼拿也拿不出來! 

 
客家最注重孝行,三川殿是24孝故事的門柱 

 
牡丹花及飛鳥的內殿石柱

   
這古老龍柱是飛龍盤踞六角方柱上,古樸典雅 

 
永福宮主祀三官大帝/開漳聖王,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大正十三年(1924年)才遷移至此,是三坑子最早的廟宇。 

 
永福宮仍是古樸的木造格式,斑駁的油漆,透露出年代的久遠,樸拙動人。


09/01~02這兩天仍然還有「褒忠客情.戀三坑」活動,看過手札開始計劃這個周末假期..
還有"石門活魚觀光節"活動,以優惠價來分享鮮美活魚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