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頂厝地址在霧峰鄉錦榮村民生路四十二號,面積15,030平方公尺,其主體建築為〔景薰樓〕,始建於同治三年(1864年)。

  一七四六年,林石從福建渡海來台,開創了後來霧峰林家的基業,早先住在這裡的泰雅族人、平埔族加上移民,霧峰的歷史也就在富庶與動盪、土豪與書香的大時代格局中一路發展到今天。「霧峰林家」:為清朝台灣中部最大的仕族,早期台灣五大家族之一。而霧峰林家在日治時期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列為「台灣五大家族」。

  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開始動工興建,林家古厝及花園總面積六公頃,共分成頂厝、下厝、及花園三大部分,從頂厝、下厝至萊園就分別有七到八組不同的建築屋群,不但每棟建築內外結構具有獨特的藝術成份,更為現今台灣規模最大的中國傳統式建築屋群。

  霧峰林宅建築群興建時間橫跨1858年到1906年,由下厝(大房宅)與頂厝(二房宅)所組成,二者各自包含不少屋宅,形成古蹟建築群,是臺灣僅見的大規模宅第。其中下厝的建築主體是興建於咸豐八年的官邸建築宮保第,在台灣古蹟中十分難得。

  霧峰林宅係由下厝(大房宅)與頂厝(二房宅)所組成,二者各自包含不少 屋宅,形成建築群,是臺灣僅見的大規模宅第。其中下厝含有官邸建築之[宮保第],,其主體建築為宮保第,始建於咸豐八年(1858年)。尤屬難得。

  霧峰林家派下官至福建省水陸提督之林文察所居住宅第的堂號, 而該宅第是清朝同治皇帝因林文察為國捐軀戰死而追封,也是台灣有史以來唯一一座〔宮保第〕 [宮保第〕為台灣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官府宅第,興建於1850年代,最早是一座三合院單護龍農村建築,後於西元1870年-1895年經其長子林朝棟擴建成為面寬十一開間的五落大厝,前三落兼官衙使用,主屋採穿斗式構架,第一進及第五進屋頂採燕尾處理,第四進與第五進間採特殊廊院及穿心亭作法,昔已倒塌或遭誤拆。

  西元1999年被地震震毀,後於西元2006年展開復建工程,於西元2010年初完工

霧峰林家相簿集: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2086522&id=1462448760







台中縣霧峰「阿罩霧」是霧峰的古地名,原是多山多霧的地理環境。





一直以來是[省議會]所在,[精省]之後,台灣省議會便失去監督省府之功能,有鑑於此,台中縣政府便將台灣省議會開闢為紀念園區,園區共佔地約18公頃,內有花園、魚池等等。











〔景薰樓〕共有三落,格局宏偉,富麗堂皇,入口為雙層「歇山式」,是921大地震中唯一沒倒塌的林家宅第建築物。











〔蓉鏡齋〕頂厝的主體建築為景薰樓,始建於同治三年,為五開間三院落建築,其中第三進採背側土埆壁、正面出步起的雙層隔樓作法,並有垂花門銜接穿心廊之獨立廊院,最具建築特色。





景薰樓組群:包含蓉鏡齋、頤圃、舊學堂、新厝等。富麗堂皇,為〔霧峰林家〕的主要住宅之一,更為文人林獻堂故居。

內政部召集文建會、921重建會、主計處和林家子孫代表舉行協調會,會中確定了「部分重建、部分解除古蹟」的原則,並具體選定宮保第第三進和景薰樓前落兩處優先修復。





蓉鏡齋前〔半月池〕,護以欄干。









鄰近一處日本式庭園住宅應該也是林家人的產業吧?









霧峰林家派下官至福建省水陸提督之林文察所居住宅第的堂號, 而該宅第是清朝同治皇帝因林文察為國捐軀戰死而追封,也是台灣有史以來唯一一座〔宮保第〕;









〔宮保第〕為四進回字形的四合院,鬥拱、月粱,造型精緻特別。

















霧峰林宅建築群興建時間橫跨1858年到1906年,由下厝(大房宅)與頂厝(二房宅)所組成…







二者各自包含不少屋宅,形成古蹟建築群,是臺灣僅見的大規模宅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