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路「老松國小」:校舍建築係圓形拱門長廊,頗具古樸典雅之藝術風格,已列入臺北市古蹟。校地的一部份剝皮寮歷史街區已另設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剝皮寮」是台灣台北市的地名,位於老松國小校園南側,今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亭仔腳」;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傳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清嘉慶年間稱為「福皮寮」,道光至清末稱作「福地寮」,日治時期稱作「北皮寮」道光年間本應是「福皮寮」的閩南語,日語念成「北皮寮」,到了戰後才出現「剝皮寮」之稱。

  「剝皮寮」現鄰近康定路、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散地而通稱「土炭市」,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該街道約成形於1850年代的台灣清治時期,而自清朝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

  「剝皮寮」的古蹟保留其實為一項意外;日治時代就將剝皮寮老街納入老松國小校地,為了當時老松國小擴展校園之用起見,長約數百公尺的街道於1945年之後,列為老松國小的校地預定地且不能增建改建,無心插柳保留了清代及日治時期開發的空間紋理;因此意外被完整保留。

  「剝皮寮」康定路173巷保存清代的街型和店屋特色,廣州街、康定路則保有日治時代牌樓厝特徵,不同時期的空間形式和建築式樣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

  剝皮寮保存爭議而延宕多年的老松國小綜合大樓新建工程,也在「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大計抵定後,歷史建築再利用與學校並肩比鄰的緊密相連,鄉土教育中心和學校乃至社區的互動,則可能更密切而深入。

  PS:而於1966年9月:老松國小全校計158班,學生數達11,110人,創班級數和學生數全球最高紀錄(後來有秀朗國小超越)!

  更多有關"剝皮寮"的故事:http://59.120.8.196/enable2007/

  UpUp西京朋友部落格:http://blog.yam.com/upart/article/23600276 



康定路173巷是清時福皮寮街、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臺北市廣州街101號



萬華區康定路還有少數的「亭仔腳」紅磚古蹟建築物



康定路圍牆往內瞧「老松國小」:校舍建築係圓形拱門長廊,頗具古樸典雅之藝術風格,已列入臺北市古蹟。
1966年9月:老松國小全校計158班,學生數達11,110人,創班級數和學生數全球最高紀錄(後來有秀朗國小超越)







「剝皮寮」康定路這面則保有日治時代牌樓厝特徵



「剝皮寮」康定路 173 巷保存清代的街型和店屋(這邊卻不得通行)要繞行到廣州街101號出入口











剝皮寮也是清代艋舺至古亭庄空間必經要道;廣州街、康定路則保有日治時代牌樓厝特徵,不同時期的空間形式和建築式樣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





「剝皮寮」現在成為「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臺北市廣州街101號的出入門口。



很復古的塗鴉壁畫…這要上年紀的才懂.!



想起幼童時光…這男孩手持數位相機自己拍攝卡通ㄝ可高興得很!



請美少女示範剪紙藝術的側面…美妙的人生經驗!



古老時期的街燈…以瓷器做燈座,早期手繪的廣告畫作





50年前的旅館「日祥旅舍」,日祥旅舍,早期為木匠工寮,戰後初期做為旅社的經營。店面還具有日式小格窗的立面…



老人與老屋…向晚的黃昏時光!



臺北(大佳臘)風雲三百年 陳賴章墾號特展(http://www.taipei300.com/Index/Index.aspx):淡水河上目前也在使用的小木船



人力腳踏黃包車…說正格的Vincent小時候已經沒見過了!



Vincent 1980年代也辦理過的公車票,一段票給車掌小姐剪一格!好懷念的學生時光喔!



各式各樣的畫卡及票面



真正古老嫁娶的「花轎」



日本、光復時期留下來的登記簿



以往工人外出打拼住工寮也沒有浴室,想要洗個熱水澡得自費去浴場呢!





騎樓下移動的麵攤…現在也仍舊可以看到!





「黑松汽水」幾十年老招牌的文物館





民國60~70年代還有鐵路經過的中華路「中華商場」,Vincent的學生製服也在此二樓訂作的…









也是台灣特有的「黑面蔡」楊桃汁







有「台灣精神」老牌70年餅乾糖果「義美食品行」







康定路173巷是清時福皮寮街中後段,有幸成為艋舺地區唯一所留下的清代漢人街道。







老街巷道中店家的招牌。 事實上僅有新富興飲食店、日祥旅社、秀英茶室是過去在此處的店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