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粒的米,令你想起什麼?米可以變成飯、變成粥,甚至變成藝術品,米,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表徵。
  《我知道》詞:李雙澤、曲:梁景峰
  「小朋友..你知道嗎?我們吃的米哪裡來?我知道啊…我知道!那是農人種的!」......
  「小朋友..你知道嗎?我們是怎樣長大的?我知道啊…我知道!父母養我長大!」

  在台灣民歌盛行的那年代( Vincent恭逢其盛),許多創作歌謠都讚頌大地及勤樸的人民;然則…Vincent納悶著現在的小朋友怎能知道我們吃得米哪裡來?他們可能會回答:我知道!在7~11超商、大潤發、家樂福吧!這不能怪他們童稚無知,在重重「不能輸在起跑點」的父母期盼下,小孩能多少接觸大自然與農村生活體驗呢?不說小朋友連在都會區居住的大人們只怕也寥寥可數了!

  生長於南投鄉村的Vincent中寮山區主要生產水果作物,幾處在平坦的山坳田園地仍然部份種植稻米,座車上下學經過,總會對漸漸成長中的稻禾多看幾眼,尤其快要成熟期間,輕風吹過低頭的黃金稻穗沙沙作響,這是Vincent聽過最美妙的風吹聲了!不知道朋友們幾曾耳聞過呼?

 「無米樂」: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5/HappyRice/HappyRice.html

  2005年五月中映電影文化公司發行張記錄片「無米樂」,導演:顏蘭權、莊益增以台南縣嘉南平原的幾位年邁老農夫為主角,老稻農如何面對WTO帶來的衝擊,同時呈現台灣農村的生活與仍然保留在鄉鎮的傳統技藝,以及台灣悠久的種稻文化與技術;他們如何犛田、淹水、插秧、灑肥料……等待稻田出穗,與最後的收割。

  其中崑濱伯說:「有時候晚上來灌溉,風清月朗,青翠的稻子映著月光,很漂亮!心情好,就哼起歌來,雖然心情擔憂,不知道颱風會不會來,或病蟲害,也是無米樂,隨興唱歌,心情放輕鬆,不要想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

  煌明伯一面擰乾汗水一面說:「雖然土地不會講話,但知道不時的關心就會知道它需要什麼。」





日治時代日本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B%E7%94%B0%E8%88%87%E4%B8%80) 被尊為「嘉南平原水利之父」;開闢烏山頭水庫及規劃「嘉南大圳」,使得嘉南平原不再看天吃飯,有了灌溉的萬頃良田。



2005年五月發行張記錄片「無米樂」,以台南縣嘉南平原的幾位年邁老農夫為主角



在一大遍全數收割好的農田中,台南縣後壁鄉的「無米樂提升稻米品質促進會」特別保留這一畝稻禾來讓我們體驗。



由左至右:煌明伯、張美雪(總幹事)、崑濱伯、黃正雄(後蔀村長)



崑濱伯 仔細觀察他一隻眼睛看不見了!





煌明伯、文林伯 先示範如何收割稻穗





看到沒!?Vincent 打赤腳、捲起褲管,風雨中也下田割稻體驗去!



小朋友..你知道嗎?我們吃的米哪裡來?





下起大雨的空檔與煌明伯、崑濱伯拍張合照,好像大明星喔!





這種腳踏的「打穀機」已經很少使用,中置一個筒型裝有鐵製齒鋸釘之滾筒,邊上配有齒輪與拉桿,與腳踏板配合滾動,而使稻實脫落於箱內。
瞧!美少女連作粗活都得保持美美笑靨呢!





柴油動力脫穀機才是生產主力









崑濱伯細心栽種的「益全香米」擊敗得三屆冠軍的池上鄉,榮獲二○○六年全國冠軍米寶座。







謝謝崑濱伯、煌明伯、親身經歷台灣的農業由盛轉衰,卻仍不放棄對這塊土地的熱愛。向這些70~80歲的老農夫致上崇高敬意!





很榮幸今天中午「割稻飯」就能吃到「益全香米」(一公斤約三萬元)

一粒粒的米,令你想起什麼?米可以變成飯、變成粥,甚至變成藝術品,米,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表徵。


Dear Vincent Lu: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南瀛農農風(H):後壁鄉無米樂 割稻體驗」一文,已推薦登上本期《週末生活玩家》電子報,希望您有空前往觀看,並繼續努力,讓眾網友耳目一新!

 週末生活玩家: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A0020/139916/web/


聯合電子報「周末生活玩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