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是兩天一夜「一起下鄉找幸福」採訪團行程,Vincent最後一站卻跨越縣市來到台中縣的新社鄉,從苗栗縣頭屋過來要交通時間將近兩小時,而這個區域(台中市、台中縣、苗栗縣)都屬於農委會中區水土保持局的業務輔導範圍,也因此我們來到台中縣向來有富麗後花園的新社鄉。

  穿越過新社鄉知名的「新社城堡」及「香菇街」,喜歡旅遊的朋友都已經知道,還有季節性的「新社花海」活動以及數不出多少家的「庭園咖啡廳簡餐」;這幾年新社欣欣向榮的農特產業及觀光業等,加上自行車路線跟東勢鎮、石岡鄉連成中部山區旅遊重鎮了!

  然而,80年前的日本統計時期,新社地區台地是連取水飲用都成問題的缺水農區;日治時代的台灣,在新社鄉大南地區開闢大南蔗苗養成所(即現今種苗改良繁殖場),日人有鑑於本地土壤有缺水之困,於1927年台灣總督府命「磯田謙雄設計工程名為「台中州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灌溉工事」, 1932年10月14日正式通水,立有「白冷圳回水灌溉工程竣工紀念碑」。  白冷圳乃日治時代遺留的靜態產物,提供新社、東勢、石岡等地區水源,為新社地區的生命之水,具民生用水、灌溉肥田之功效。在當時是一項重大工程,每當碰上山峰溪谷,必須沿途建造隧道、水橋,與平原地區水圳有不同之處,可謂「遇山鑿隧,逢川造橋」,至今已成當地人飲水思源的象徵,也成了歷史活教材!

【白冷圳】:源頭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9%BD%E5%86%B7%E5%9C%B3
取水口原自大甲溪本流,1954年在和平鄉白冷地區設立天輪發電廠(即現今大甲溪發電廠天輪分廠),所設馬鞍壩影響本圳取水,故將取水口設置電廠對岸進行取水,因此本圳開始分成兩部分取水:部份取自大甲溪本流攔截水流,引水入圳。目前主要取自電廠尾水,穿越大甲溪溪底,與本圳相接。

  全國歷史建築百景第26名倒虹吸管「白冷圳」,橫跨抽藤坑溪的二號倒虹吸管落差最大,達90公尺之多,管徑0.135公尺,全長346.9公尺,與一號倒虹吸管相同屬於鋼製水管。且經台中縣歷史建築票選為台中縣歷史建築第一名。白冷圳工程總長為16.6公里,從天輪發電廠發電後之尾水,引入白冷圳,途中歷經數座沉砂池,經過山脈時打隧道,通過山坑時即做虹吸管,其白冷圳工程代表人工倒虹吸工法,台中縣政府在2001年9月,將二號倒虹吸管列入「台中縣歷史建築」。 其位置就在安妮公主花園的前方。







白冷圳工程代表人工倒虹吸鋼管,台中縣政府在2001年9月,將2號倒虹吸管列入「台中縣歷史建築」。





1999年921大地震,使白冷圳管線受損變形,倒虹吸管僅在改原來倒虹吸管旁新建一座,形成新舊並存的歷史景觀。(藍色為舊管,深綠色為新管)



形如臥龍的白冷圳:橫跨抽藤坑溪的二號倒虹吸管落差最大,達90公尺之多,管徑0.135公尺,全長346.9公尺,與一號倒虹吸管相同屬於鋼製水管







「白冷圳」倒虹吸管「遇山鑿隧,逢川造橋」,至今已成當地人飲水思源的象徵,也成了歷史活教材!









大甲溪興建天輪發電廠;1953年谷關築壩蓄水,致白冷圳水量大減,無法供應新社台地全面用水;由台電出資興建穿越大甲溪底之的鋼管,將天輪發電廠發電後之尾水從引入入白冷圳,1954年完工才使白冷圳得以回覆正常,並立有紀念碑。





大甲溪發電廠(馬鞍水壩) 取自電廠尾水,穿越大甲溪溪底,與白冷圳相接。





白冷圳共有三座倒虹吸管,除了因為地形而設置倒虹吸管外,還具有分壓作用。



白冷圳乃日治時代遺留的靜態產物,提供新社、東勢、石岡等地區水源,為新社地區的生命之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