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位於迪化街34號的「屈臣氏大藥房」,是由此屋  ˊ「李俊啟先生」(明治16年生=民國前29年生)興建而成,李俊啟由彰化縣溪湖搬遷到員林,在員林做藥材生意「德壽堂」;在他約在40歲時候來台北作生意,日據時期取得台灣香港屈臣氏代理權,以批發進口西藥為主,主要代理英國史谷脫SCOTT魚肝油;而以牌坊上有印上屈臣氏的字眼。西元1998年因為樓下餐飲店不慎引發火災,木造房屋夜火除了最外觀的立面外牆,內部木結構房屋付之一炬;

  「屈臣氏大藥房」據悉日治時代有研發出治咳嗽有效的飲劑藥水,還僱工大量裝瓶來供應病患;李氏後代子孫中長男李義人留學日本長崎大學藥劑學系並繼承藥劑科學,而大藥房開始啟業大展;直到光復初期連年水災及地震災情,許多藥劑送出卻收不回貨款而大受影響,逐漸地只留存小小店舖賣起各家的成藥,其他店面出租當西裝店、布莊、餐飲小吃。

  而這個日治時期修建的巴洛克立面牆(約80年歷史),約是民國六年時期請日本人建築而成;被台北市文化局列入市定古蹟,因此不能以拆除重建的方式來修復,而原地主的容積率及建築物面積也無法相對增加,加上後代分房之後的房地產分成三個屋主,有兩戶是原主的李氏子孫,有一戶是經轉賣給布匹商人;如此一來在整合產權同意及維護文化古蹟之間,衡量得失折衝了數年,在李氏子孫努力以赴奔波下,由屋主子孫  "設計整修營繕工程,終於完成此原地原貌的「屈臣氏大藥房」,有如當年新建完工一般輝煌雄偉!



  港商「屈臣氏集團(香港)有限公司(A.S. Watson Group 1828年~ )是和記黃埔旗下的國際零售及食品製造機構,屈臣先生(Mr.Thomas Boswell Watson)則在1845年來到香港,並且在澳門住了10年,直到1855年才參與「香港藥房」的經營。1858年屈臣先生的姪子 Alexander Skirving Watson,受聘為香港藥行的藥劑師,1860年開始正式接管藥房的生意;直到1871年「屈臣氏」(A.S. Watson & Company)才成為正式的商業品牌。

  1895年,屈臣氏在香港業務遍佈已有35家藥局,1906年,屈臣氏在香港的北角購買土地準備開發,至此屈臣氏大力擴張它在香港的事業版圖。

  目前的「台灣屈臣氏」1987年屈臣氏正式在台灣開店,台灣的第一家屈臣氏開在台北市衡陽路,至2009年為止,屈臣氏在台灣的店數已有398家,為亞洲各國之冠。主要販售三大類商品:美粧(beauty)、保健(health care)及趣味性商品(fun)。



2005年起開始清理內部,由台北市政府出資以鋼骨撐住外牆,營造廠小心地開挖地基修繕中。







日治時期修建的巴洛克立面牆(約70年歷史)被台北市文化局列入市定古蹟



「市立永樂市場」







「屈臣氏大藥房」與「大山行」是迪化街位永樂市場的廣場位置





「龍麟伴塔為記、別人不得冒效」:「屈臣氏大藥房」在日據時期取得台灣香港屈臣氏代理權,以批發進口西藥為主,以牌坊上有印上屈臣氏的字眼。





一樓有獨立空間的店面,迪化街最早先以布匹批發為主,南北貨、中藥房也很適合










以往是由福州杉木板的樓梯與地板,重建完全的內部空間,除了外牆不變動,裏面都以鋼筋水泥新建過。





 建築師設計整修營繕工程,終於完成此原地原貌的「屈臣氏大藥房」,有如祖先當年新建完工一般輝煌雄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