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 算是標準的「媚外」,這幾年常常出國旅遊,尤其中國大陸特多次,去別人地方看原址重建的「假古蹟」,或者為觀光客模擬出來的歷史場景,不可誨言的老共這幾年還蠻有心致力於此,一方面吸引海內外觀光旅遊,也一方面修繕文革十年的嚴重破壞!

  台灣沒有「文革」啊?但是台灣先前對歷史古蹟也同樣不夠重視與維護,加上島嶼颱風加上地震,在台灣真有上百年的完好古蹟是鳳毛麟角十分稀有!朋友們如果不是先看了此篇標題,你們說得出此行Vincent 是要介紹哪兒嗎?明清時期台灣先從南部府城發展,再逐漸北上,北部的古蹟也比南部少;但是「滬尾 紅毛城」這顆淡水之珠就大不同喇!

  坦白地說吧!「紅毛城」算是Vincent & Jessica未婚時來此旅遊定情地之一;那段期間Vincent皮夾之內一直放著張 Jessica在紅毛城的相片,其後,紅毛城進行一長時間的封園整修,這樣算起來相隔竟然超過十年以上,紅毛城不但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列為「國家一級古蹟」的紅毛城是Vincent推荐給國外來台朋友的觀景點之一,不僅僅是她特殊的歷史背景及建築物特色,紅毛城俯視淡水河口,形勢險要,「戍台夕照」素為淡水八景之一,可謂集古蹟與勝景於一處。

  溫馨提示:記得帶著台北縣商店的統一發票,可以免60元的門票入場!
  臺北縣淡水鎮中正路28巷1號  Tel:02-262310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資訊來源:台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http://www.tshs.tpc.gov.tw/tai2_16.asp?H1m_sn=2
 
  「紅毛城」簡要史實:
  1629年西班牙人由基隆進略淡水,築「聖多明哥城」為其殖民北台灣之基地。1642年據台南之荷蘭人北上驅逐西人,並在該城原址重築今日尚存之城砦,於1644年春天從台南運來建材和匠人,在聖多明哥城的原址重新築城,命名為「安東尼堡」。因國人昔稱荷人為「紅毛」,多年後人皆稱其為「紅毛城」。

  1661年明鄭驅逐荷蘭後此城略有修葺,清雍正年間也築有今日僅存南門之城牆,唯日後未使用而傾圮。清末咸豐年間兩次英法聯軍之役,和各國陸續訂立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通商條約,台灣的雞籠、淡水、安平、打狗四個港口,乃被迫闢為通商口岸。打狗的領事館建於1865年,紅磚洋樓至今尚存,是台灣現存的最古老洋樓。而淡水開港後,英國人在1867年租得此廢城,大肆整修而成今貌,並以其東側建領事官邸。

  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日本人接收紅毛城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翌年3月,英人重新復館直至1972年,因為台英斷交的緣故,英國撤館,並委託澳洲大使館代為管理。此城迭經波折,經澳洲、美國托管至1980年方由我國收回接管,並評定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予以整修後,2003年開放供民眾參觀。

崇禎 元年 1628 西班牙人佔領淡水

崇禎 2 年 1629 西班牙人在淡水初建聖多明哥城

崇禎 15 年 1642 西班牙人被荷蘭人逐出台灣,荷人重建紅毛城

崇禎 17 年 1644 五月七日動工,以磚石重建紅毛城 (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亡)

崇禎 19 年 1646 紅毛城完工,荷蘭駐軍八十員

永曆 22 年 1668 北部荷人退出台灣

永曆 37 年 1683 鄭軍何佑進駐淡水

咸豐 10 年 1860 滬尾開放通商口岸

同治 7 年 1868 英國租用紅毛城為領事館並予修建

光緒 17 年 1891 增建領事官邸二樓

光緒 22 年 1896 英國軍艦至淡水加強領事館警衛

民國 30 年 1941 領事館封閉 (太平洋戰爭日對英美宣戰)

民國 35 年 1946 領事館復館

民國 61 年 1972 英國撤館委託澳大利亞與美國管理

民國 69 年 1980 六月卅日正式收歸中華民國所有,內政部劃定紅毛城古蹟保存區

民國 73 年 1984 十二月廿五日整修完峻,並正式開放參觀。首日參訪人潮超過三萬人次

民國 92 年 2003 七月由內政部轉移管理權至台北縣政府,同時成立台北縣政府淡水古蹟園區負責管理與營運業務









位於園區入口處的「南門」,是紅毛城園區裡唯一的中國式建築,是清初修建紅毛城圍牆時的同期建物。採用觀音山石條堆砌而成,非常堅固。



淡水紅毛城主堡是一座方形城砦,最適合防衛。





紅毛城主堡的地基深、牆壁厚,加上「外石內磚」的砌法,在古代可不畏砲火的攻擊



主堡內分為上下二層樓,內部採半圓筒形的穹窿結構建造





內部採半圓筒形的「穹窿結構」建造,上下樓的穹窿方向相互垂直,讓主堡更加穩固。使用穹窿式的構造,證明荷人有決心要建造一座非常堅固的城堡。





南側外也增建露台,露台上同樣設有雉堞(城上的短牆)及槍眼,居高臨下看守,以防止入侵者侵擾。最重要的是英國人將原先灰白色的紅毛城,粉刷成紅色的特色牆身。





主堡建築依舊留有防衛功能的設計,建築內部為了辦公而增置的設備有文件焚化爐、保險庫、文件保險箱及壁爐等。



保留一塊原始牆壁,可以看出強固的構築。





「英國領事館」主要工作包括處理國際事務和照顧僑民,同時兼管海關稅務。在 1878 年於紅毛城主堡東側增建領事官邸。是一棟兩層樓的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洋房。







領事官邸:紅磚、迴廊、斜屋頂,散發細緻、溫暖的風格





「紅夷炮」:紅夷大炮是明代後期傳入中國的,也稱為紅衣大炮。紅夷者紅毛荷蘭也,因稱西方人為「紅夷」,因此由西洋引進之鑄砲稱為「紅夷砲」





軟化了主堡軍事剛強的建物線條,這兩種氣氛完全不同的建築體,如此協調地結合在這片坡地上。



一樓迴廊立面是弧券拱,二樓迴廊立面是半圓拱。而迴廊兼具遮陽擋雨的功效。





建築材料大部分取自台灣,屋頂是閩南紅瓦,時聘請英國建築師設計,但是紅磚及匠師可能來自福建廈門。





領事官邸底樓西側為客廳及書房



雄獅和獨角獸(英國皇室紋章兩側上的一對護衛動物圖像)





東側為餐廳及配膳室



殖民地帝國風情穿廊



底樓入口設一座扶手大樓梯通往二樓





官邸迴廊是喝下午茶的場所





隔著淡水河與觀音山相對,紅毛城俯視淡水河口,形勢險要,「戍台夕照」素為淡水八景之一,可謂集古蹟與勝景於一處。



清林逢源有題詩《戍台夕照》:「高台矗立水雲邊,有客登臨夕照天;書字一行斜去雁,布帆六幅認歸船;戰爭遺跡留孤壘,錯落新村下晚煙;山海於今烽火靖,白頭重話荷戈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