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優秀導遊的最佳好處就是節省很多時間,一到景點掌握好時間就能參觀到最精華的部分,而不會虛晃許久還找不著該處必遊的景觀古蹟;Vincent 及「部落客親和報導團」來到瓊林,當然在村落入口的「風獅爺」是一定拍照「到此一遊」的景觀。

  「瓊林」舊名「平林」,位居金門島中央位置,地勢較低,樹林茂密,由四周高處觀之,有若樹林覆蓋而得名。明朝天啟年間,前後出了三位進士:蔡貴易、蔡獻臣、蔡守愚,於是福建巡撫就上奏熹宗,熹宗遂特頒「御賜里名瓊林」匾,平林自熹宗皇帝御賜「瓊林」一名,遂延用至今。

  明代時開基主陳十七郎入贅蔡家,子嗣繁衍後,少數的陳姓也就搬遷他處,蔡家遂成為瓊林的單姓,幾代下來,蔡氏子孫眾多,人才備出,澎湖惟一的進士蔡廷蘭也是從瓊林分房出來的。瓊林蔡氏成為金門地方上相當有名望的大族後,便開始建造家廟。

  瓊林村現存的祠堂共有「七座八祠」,即蔡氏家廟(大宗)、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坑墘房六世宗祠、新倉下二房六世與十世宗祠(一座二祠)、前廷房六世宗祠、大厝房十世宗祠、藩伯宗祠等,這些宗祠興建於明中葉至清道光年間,且坐落於聚落的各甲頭。瓊林村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傳統宗族聚落。

  PS:一座二祠?朋友會疑問?為什麼蔡姓宗祠內會有其他雜姓的祖先宗祠呢?有沒想到是有「入贅」過來的祖先,也一樣要有後世子孫來供奉的啊。

  六世以後蔡氏逐漸分房分派,只要其中有各房各派的人中進士,就建造一座宗祠。但不論有無討得功名者,都得祭拜十七郎,因此十七郎所住的屋厝也就改建為家廟。以合院格局為主,具有明顯中軸線、左右對稱格局。部份建物內,棟架紮實有力,雕刻亦細膩講究,加上歷來文武科舉入仕者的牌匾,非常豐富。每年冬至前後,在此舉辦祭祖活動,採取古典禮儀,是非常珍貴的無形(非物質)文化遺產。



村落入口的「瓊林風獅爺」是一定拍照「到此一遊」的景觀,也因為旅行團都來瓊林也都看到此尊風獅爺,就此讓瓊林風獅爺成為票選的第一名!說不定很多的遊客就只看過此一尊。







歷經古寧頭戰役及八二三炮戰後,金門全島全民皆兵,組成民防自衛隊。瓊林更於六十五年興建四通八達之地下坑道,貫穿全村,長約1300M,共有12處出口,以村辦公室為指揮中心,可連結各地的防空洞、機槍堡,地下並有指揮所,形成聚落防禦網。



「怡穀堂」建於明萬曆年間為蔡氏宗族的育學之所。書房為兩組屋舍相向的合院建築,不是很華麗的建築,卻能感受到一種檢樸之美。







俗稱『大祖厝』的蔡氏家廟,「蔡氏家廟」創建於明嘉靖8年(1529年),其建築的華麗藻飾堪稱金門宗祠之冠。











「蔡氏家廟」屋脊、山牆等均有精緻剪黏及泥塑,可賞建築的華麗藻飾。



自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至思宗崇禎七年(1634年)之六十六年之間,連登五名進士,以一地域而言實屬難得。蔡家曾經出過許多進士,如蔡守愚、蔡國光等,還包括蔡貴易、蔡獻臣這一對被稱為「父子文宗」的父子進士。





「蔡氏家廟」正殿懸著眾多牌匾,顯示著世族顯赫









通樑下有蔡氏祖訓「忠、孝、廉、潔」四字





清代中了舉人就可以設置旗杆座『舉人旗杆』,也可稱為『龍虎旗桿座』,舉人用單鬥,進士雙鬥,各有差異。









蔡氏「十一世宗祠」建於清道光20年(1840年),因起厝的年代較晚,其裝飾及文物之豐居瓊林宗祠之冠。







十一世宗祠的燕尾







「十一世宗祠」始建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為三間三進二過水四合院之建築,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





蔡貴易、蔡獻臣這一對被稱為「父子文宗」的父子進士。

。1950年,國民政府軍撤退至此地,因兵荒馬亂缺柴,所以把蔡氏祠堂這些木匾都拿去燒了,故現在所見這些匾都是蔡家子孫盡全力恢復的,雖然如此,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匾題的字還是相當了不起。







聘請當時的書法名家呂世宜為之題堂聯,文曰「科甲慶蟬聯貴治宣猶祖若孫兩朝名宦」、 「浙黔揚駿烈明刑典試父而子繼世文宗」。



一座二祠?朋友會疑問?為什麼蔡姓宗祠內會有其他雜姓的祖先宗祠呢?有沒想到是有「入贅」過來的祖先,也一樣要有後世子孫來供奉的啊。





瓊林蔡氏家廟後牆的風獅爺,是少見的壁嵌型風獅爺。











瓊林村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傳統宗族聚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