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在海峽兩岸軍事對峙時期實施了「戰地政務」(1956~1992年)。也就是軍、政一元化,實質上統領金門島的是軍隊中金防部司令而不是縣長,影響金門人民最大的是「民眾自衛組織」,雖然不至於說是全民皆兵,但是金門的居民需要隨時待命加入防務及訓練,金門地區的民防組織,凡是18歲至45歲的役齡男子經體檢合格者,都編入民防隊。18歲至35歲的女子,身體強健者,編入婦女隊。每年都須要接受集訓及臨時任務編組的動員演習,以軍勤、戰鬪及物力動員任務為主。

  金門當年戰地政務期間「全民皆兵」,或許有這部份的原因造成金門少壯青年都想移民簽居到台灣,金門女孩嫁來台灣也不少數,我們的導遊莊美榮先生來台灣讀大專,也選擇一次服兵役方式,而免去自衛組織不定期的招集訓練;目前已經有提議要求補償戰地政務期間徵召的民防隊「勞務費」。

  因戰略地位,使金門這彈丸小島布滿了許多軍事工事,戰地政務實驗時期的軍事設施,無論是地景或地下化工事,都說明軍民備戰保衛金門的决心。保留軍事空間,則防空洞、反空降樁、伏地堡、坑道、碉堡、喊話站、空飄站等戰備史蹟,更能觸動對戰争意義的體驗;這些極具戰地氛圍的特殊文化,也成了金門珍貴的資產。

  金門100多公里的海岸線,有著大大小小的軍事痕跡。「成功坑道」興建於民國七十年間,高2公尺、寬1.2公尺,總長六百二十公尺,在兩岸軍事緊張對峙時,為加強作戰與防護的工事;是花崗岩與混凝土所共同建築的,以中興亭為分界點,通往出海口的部分過去是由軍方駐守與監控金門南方海域;

  另一段連接到正義里公所的坑道,則是戰地政務時期的民防自衛設施,內部還保留民防指揮所,一方面支援軍方作戰,同時可指揮村落自衛作戰。成功坑道的規模比金門其他的坑道小,但卻是「民防」與「軍營」共同結合的坑道,也是見證軍民一家親,大家一起保國衛民的那段戰爭歷史。

  在坑道內的廁所、廚房…等,還有戰士、砲彈模型…等,與海岸相連著的是當時戰爭時候的砲彈射口與砲台,目前部份保留、部分則是留下空景成了觀看美麗海景的好位置。坑道的射口外,浪花拍岸像一首生命的歌。

  海岸上所謂的「軌條砦」,指的是立在海岸邊、一條一條的鐵條,這些鐵條,以往佈滿金門海岸,尖端向著對岸,主要用來預防共軍船艦搶灘。經年累月下來,海岸軌條砦上頭逐漸佈滿蚵殼,原本用來預防共軍的防禦武器,卻成為蚵仔的安身住家,這也是始料未及。







金門在海峽兩岸軍事對峙時期實施了「戰地政務」(1956~1992年)。「發揚金門戰地精神」碑





「成功坑道」興建於民國七十年間,在兩岸軍事緊張對峙時,為加強作戰與防護的工事;





40mm高砲戰地平台





平台上遠眺濱海風光





海岸上所謂的「軌條砦」,指的是立在海岸邊、一條一條的鐵條,這些鐵條,以往佈滿金門海岸,尖端向著對岸,主要用來預防共軍船艦搶灘。







新月型的料羅灣,曾是國共戰爭砲火連天的料羅灣,現在安安靜靜、乾乾淨淨,沒有當年硝煙砲火,卻也沒有陽傘戲水的情侶,還給大地海域一格清境!

PS:「料羅灣海戰」發生於1958年9月2日,亦稱為九二海戰,於八二三炮戰中,規模最大的海戰。







外頭烈日當空,步步走進黑暗深邃的戰事坑道







「成功坑道」高2公尺、寬1‧2公尺,總長六百二十公尺





成功坑道是花崗岩與混凝土所共同建築的非常堅固但是施工困難。







當年如果"籤運不好",中了金馬獎的話,挺舉機關槍防衛的可能就是Vincent





「在坑道內的日子」,如果曾在金馬服役的朋友,一定感觸良多吧,廚房及餐廳都在坑道內解決



易破裂的岩壁就以鋼筋水泥強固住



模擬當時的彈藥儲藏室





敵人來犯、以最快速精準完成砲彈準備,迎擊來犯匪軍!



「射口」以往是戰砲的瞄準,現在成為相機鏡頭的射口





留下空景成了觀看美麗海景的好位置。坑道的射口外,浪花拍岸像一首生命的歌。







走出「砲陣地」的成功坑道出口,料羅灣清涼海風及海潮濤聲相迎



來到最清涼的樹蔭下,蟬鳴不已與海濤聲相會;金門最涼爽風情的一刻了!



藍天如洗飄來一朵白雲,然而,此時海峽上「蓮花」颱風正移動往金門而來!



部落格界朋友蠻愛玩這樣「高跳」的遊戲呢!



回望剛才的入口「40mm高砲戰地」





反空降的「瓊麻」,也是龍舌蘭的一種,葉端的尖刺能讓空降兵受傷!



這就是剛剛在坑道之內探望的「射口」



臨風遠眺的中興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