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岬燈塔在台中港燈塔興建前,是台灣本島最西邊的燈塔,位於台灣西岸桃園縣白沙岬。雪白色的燈塔矗立在觀音鄉之海岸,日治時期即為台灣著名之勝景。

  清光緒廿二年﹝西元1896年﹞著手設計規劃建造,然興建前遭遇強烈颱風侵襲,原預定施工地點地形大變,無法按照原定計畫施工,故於光緒廿四年﹝西元1898年﹞另覓新址興建﹝即現址﹞,耗費三年完工的白沙岬燈塔並非由鑄鐵組裝而成,乃採日語所稱的「煉瓦石造」之雙層磚石耐震構造,是其特殊之處;塔身由紅磚疊砌而成,燈塔的上段由大塊石材組砌成托架,承托鑄鐵造的塔頂。光緒廿七年﹝西元1901年﹞一月完工,正式開燈。

  燈塔建造用的石材取自士林,當年以船運方式,連同其他建材由淡水運至工地。塔身為磚造圓形建築,清末的燈塔多由英、法等國整體進口,製造商將塔身、燈具的零件預先鑄造好,再以船運至預定建塔之處,以類似造船的技術裝配即成。

  本燈塔的燈具、稜鏡與重鎚儀器均由法國進口,民國四十五年(西元1956年)改為三等旋轉透鏡電燈,白紅換色閃光,每廿秒白光紅光各一閃,光力白光1,000,000支燭光、紅光310,000支燭光:舊的燈具現今仍保存於塔內,供後人懷念。

  白沙岬燈塔為高37公尺的白色燈塔,巍然屹立於觀音鄉海岸邊,自落成之時起即為桃園海岸的一大勝景,燈塔除了是重要的航運交通設施外,在早年更具有軍事哨戒及氣象測候的功能。歷經數度地震風災,二次大戰時更曾遭盟機掃射,然燈塔仍迄今屹立不搖、照亮著台灣海峽。

  燈塔主體在海關人員的仔細維護下,仍大致保持著當年的外貌。庭園內仍有日治時期的日晷。早期附屬的辦公室與宿舍現已經改建,現有派人駐守。

PS:白沙岬燈塔全年都不開放參觀!




雪白色的燈塔矗立在觀音鄉之海岸,日治時期即為台灣著名之勝景。








白沙岬燈塔在台中港燈塔興建前,是台灣本島最西邊的燈塔,大門鐵柵深鎖,門禁森嚴,門柱上白底的招牌寫著黑字「財政部關稅總局白沙岬燈塔」。地址是「新坡下」16號



白沙岬燈塔並非由鑄鐵組裝而成,乃採日語所稱的「煉瓦石造」之雙層磚石耐震構造,是其特殊之處。



在海關人員的仔細維護下,仍大致保持著當年的外貌。(全年都不開放參觀)


白沙岬燈塔為高37公尺的白色燈塔,為全台第二高的燈塔,僅次於鵝鸞鼻燈塔,巍然屹立於觀音鄉海岸邊。

歷經數度地震風災,二次大戰時更曾遭盟機掃射,然燈塔仍迄今屹立不搖、照亮著台灣海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