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Vincent及「台灣博客采風團」自福州市起的旅程,就不是以自然山水風景了,以「福廈高速」走福建省的閩東濱海的幾個古鎮為主,其中有幾個數百年以上的古剎及歷史古蹟,就先從歷史悠久的福州市開始,原先此鼓山湧泉寺不在預定安排之內,這是省旅遊局陳副局長重作行程,而能多些遊覽到福建山水及人文兩面風情。

  俗語云:「不遊鼓山,枉到福州。」距離福州市中心以東八公里的鼓山,傳說山巔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每當風雨大作便如鼓轟鳴!鼓山不但是著名風景區,還是著名的佛教叢林。山上共有一百五十多處名勝古蹟!「湧泉寺」八閩第一名刹,鼓山湧泉寺為“閩刹之冠”,又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

  現在人們都認為鼓山建寺在五代後樑開平二年(西元908年),開山祖師是由閩王王審知邀請的神晏國師。因此,最初的禪寺就叫“國師館”。後因寺前有羅漢泉,泉水湧出地面,於後樑乾化五年(西元915年)改稱為鼓山白雲峰湧泉禪院。到了明永樂五年(西元1407年),正式改名為『湧泉寺』,至今高懸於寺門雕梁之上的泥金匾額 “湧泉寺”,還是清康熙皇帝的手筆。

  目前的湧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朝嘉靖年間的佈局,整座寺廟共有大小殿堂25座。巨柱聳立、飛簷淩空,占地25畝。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方丈室、祖堂、禪堂、念佛堂、藏經殿、鐘樓、鼓樓等。這些殿宇沿著山坡,層層升高,並且將周圍的山泉古樹、峭岩怪石巧妙地結合到佈局之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的傳統藝術和佛教建築的獨特風格。由於佈局的巧妙,加上歷代僧眾對樹木的精心保護,使人產生“進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的感覺。

  鼓山湧泉寺共有25座殿堂,宏模巨制,氣派非凡,有"閩刹之冠"稱譽,寺內藏經殿保存著近三萬冊古版佛教經書,湧泉寺寺中有著名的”三鐵”(千年鐵樹、千人鐵鍋、鐵絲木)、”三寶”(千佛陶塔、血經、木刻雕版)等國家級文物。



  出湧泉寺寺東行,過放生池、迴龍閣,高大的漢白玉石滴水觀音像,甚是壯觀。再拾級穿過密林幽徑即達靈源洞。靈源洞位於鼓山湧泉寺東,是谷中之谷。這裏山勢陡峭,岩石怪異,兩峰之間有一深澗,寬約三米,深達兩丈多,有似石洞,所以稱「靈源洞」。

  喝水岩在靈源洞的下端,澗壁上宋嘉祐辛醜年(西元1061年)施無長題的"喝水岩"三個楷書大字。據說開山祖師神晏在此念經,因惱於洞中流水之喧嘩,於是大喝一聲令溪水改道,所以稱「喝水岩」。這一帶的所有勝跡,統稱「喝水岩」。

  摩崖題刻,從宋代到當代,篆、隸、真、草、行,應有盡有,約有兩百多段。「忘歸石」位於喝水岩的東壁岩石上,為宋代慶曆五年(西元1046年),時任福州知府的宋代大書法家「蔡襄」所題。蔡襄在擔任泉州知府時,蔡襄主持建造了跨海的萬安橋(後來改稱洛陽橋),極大地方便了周邊地區的交通往來。蔡襄對後世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的書法,歷代對他的書法評價都很高,後人把他、蘇東坡、米芾、黃庭堅四人合稱「宋四家」,宋代四大書法家。

  蔡襄字寫得濃厚雄偉、方正飽滿。蔡襄在吸取顏真卿體濃厚雄偉、方正飽滿等特點的基礎上,把字寫得筆力遒勁,體態顯得俊逸典雅。因此,蔡襄的楷書有著“端莊沈著”的風格。




俗語云:「不遊鼓山,枉到福州。」距離福州市中心以東八公里的鼓山,傳說山巔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每當風雨大作便如鼓轟鳴!



『湧泉寺』山門



母石獅閉口照顧小獅子



公石獅張口戲弄彩球



這對閩南石獅古樸拙實,幾分像金門的風獅爺,真是佳作!





鼓山不但是著名風景區,還是著名的佛教叢林。





因寺前有羅漢泉,泉水湧出地面,改名為『湧泉寺』





「湧泉寺」八閩第一名刹,鼓山湧泉寺為“閩刹之冠”,又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泥金匾額 “湧泉寺”,還是清康熙皇帝的手筆。





鼓山湧泉寺共有25座殿堂,宏模巨制,氣派非凡,有"閩刹之冠"稱譽。







「湧泉寺」在天王殿前的兩座「千佛陶塔」,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塔身八角九層,塑佛像一千零三十八尊,塔檐另塑七十二尊。還掛有七十二個陶製的塔鈴,塔頂裝有葫蘆。「千佛陶塔」是屬罕見的歷史珍品。





「風、調、雨、順」四大天王的天王殿







「大雄寶殿」是湧泉寺的主殿,外觀雄偉莊嚴。





殿內供奉代表前世、今生及來世三座佛像。供奉釋迦、藥師、阿彌陀佛的三世佛像。



「圓通寶殿」



「齋堂」



巨大的原木「木魚」





廊道旁有幾個供洗衣的大石槽,據說也使用了有近千年歷史。

「千人鐵鍋」湧泉寺的香積廚內保存了四個銅鐵合鑄的千人飯鍋,最大的一口直徑有167釐米, 深80釐米,一次可煮飯供1000人食用。





藏經閣中有一佛塔,塔內供奉「佛牙舍利」。此佛牙舍利放在佛塔內部另一小舍利塔水晶盒之內。



湧泉寺的大藏經版本中最珍稀的就是《宋版磧砂大藏經》,1934年虛雲和尚在《影印宋磧砂版大藏經序》,竟發現宋哲宗版之《大般若經》、《大涅槃經》、《大寶積經》共計數百冊。可惜這部份不讓拍攝,且有沙彌看守著。





出湧泉寺寺東行,過放生池、迴龍閣,高大的漢白玉石滴水觀音像,甚是壯觀。





靈源洞位於鼓山湧泉寺東,是谷中之谷。兩峰之間有一深澗,寬約三米,深達兩丈多,有似石洞,所以稱「靈源洞」。







據說開山祖師神晏在此念經,因惱於洞中流水之喧嘩,於是大喝一聲令溪水改道,所以稱「喝水岩」。這一帶的所有勝跡,統稱「喝水岩」。





「喝水岩」摩崖題刻,從宋代到當代,篆、隸、真、草、行,應有盡有,約有兩百多段。





「忘歸石」位於喝水岩的東壁岩石上,為宋代慶曆五年(西元1046年),時任福州知府的宋代大書法家「蔡襄」所題。





「喝水岩」摩崖題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