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永河勾畫北投硫磺谷三百年前的面貌:「硫氣甚惡、草木不生、地熱如炙、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急退百步乃止。……」

  郁永河的「裨海記遊」:台灣遊記文學的開創者                                郁永河是清康熙年間的一名秀才。康熙三十年郁永河在福建當幕僚,因為福州「榕城」火藥庫爆炸,損失了製作火藥的五十餘萬斤硫磺,清廷要求自行補足。由於硫磺取得不易,聽說淡水上游的番社生產硫磺,於是自告奮勇前來。

  西元1697年(康熙36年),就是距離今天約有三百一十個年頭的初春,郁永河由福建出發,揚起船帆從廈門到澎湖,從澎湖到台南,於二月在鹿耳門登陸,停留府城的兩個月間,備辦採硫、煉硫用具,於品名、用途、費用,都有詳細記載,實為前所未有的文獻。然後由南而北在台灣進行了為期六個月左右的採硫險遊,於同年的十月初七回福建述職。

  郁永河的煉硫過程並不順利,剛到的夜晚,夜半發現枕頭一共被射了二十八箭,腦袋雖逃過一劫,手臂卻被第二十九枝貫穿。……曾「八九十里的烈日下不見一人一屋一樹」,曾突遇「飛蟲億萬,如急雨驟至,衣不能蔽,遍體悉損」,而被草割破的臉,引來「蚊蚋蒼蠅吮咂肌體,如飢鷹惡虎撲逐不去」,當「小蛇逐人,疾如飛矢」...看起來郁永河敘述方式跟我們寫部落格手札這麼相似呢!

  後來,隨行人員幾乎全部病死、病倒。又遇到颱風,屋舍被風吹倒,煉硫爐具也受損壞。替補從役也發生到任即病倒的現象,直到秋涼天氣,煉硫才比較順利進行。難怪郁永河能平安達成任務,全身而退,自己深覺僥倖。

  十月初,如數煉成五十萬斤硫磺,於初七日,乘風歸去。這就是整個《裨海記遊》的大概內容。
郁永河自己寫下《裨海紀遊》、《番境補遺》、《海上紀略》,細述人生中這一段別開生面的經歷。

  《裨海記遊》作為郁永河來台採硫的日記和遊記之外,最大的貢獻就是記錄了十七世紀末台灣的地理景觀、人文歷史的文獻,它對於文學的貢獻也許不是直接的,卻是彌足珍貴,很多都是時過境遷不再重視的景觀、現象,因為郁永河,我們得以真實的感受到三百年前的台灣。

  郁永河還作了多首的「台灣竹枝詞」和「土番竹枝詞」,概詠他在台灣的見聞及民情風俗的感想。前者大概還能保持客觀的,單純的景觀、見聞的描寫、記錄,稀有的草木、果實,吸引了他的好奇心。

至於後者,寫到台灣的原住民、平埔族人,便充滿了「天朝子民」的優越感和看待人、事的偏見,除了對「番俗」,特別是平埔人的母系社會,多有嘲訕之外,也對他們的赤身裸體、紋身、衣飾等異俗,流露鄙視。這固然是旅遊文學所不免,卻大大減損了這部遊記被接納的信度。



  「硫磺谷」位在北投溫泉區的上方,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西南側。古稱「大磺嘴」,為清人郁永河來台採辦硫磺的所在地,歷史悠久。三百多年後Vincent參加公司春季「聯合健行登山活動」,再次來到「硫磺谷」,已經列入陽明山國家公園風景區內,也不再開採硫磺礦場;谷地長約1公里,寬約80~200公尺,谷內有多處噴氣孔、硫氣孔和地熱溫泉,白煙繚繞,熱氣滾滾,一縷縷自谷地升起,頗為壯觀;火山地質景觀如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流、火山熔岩流懸崖、硫氣孔周邊的針狀黃色硫磺結晶、非常豐富;比起小油坑噴發口可不惶多讓!

  現在規劃有免費停車場、步道、涼亭、解說亭、眺望平臺、及簡易流動廁所;這兒的溫泉井是北投溫泉的源頭,本區則是以人工溫泉為主,人工溫泉是引地表水至水池中,與噴氣孔或地熱蒸氣混合加熱而成;有公共的管路管理溫泉水權給下方北投的溫泉飯店、浴池業者。

  龍鳳谷.硫磺谷休憩區(遊客服務站)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泉源路200號   電話:(02)28935580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3%81%E6%B0%B8%E6%B2%B3

  資訊來源:(惇敘工商) http://www.wretch.cc/blog/gladandelion&article_id=7711930

03/29 公司硫磺谷健行活動



「硫磺谷」,已經列入陽明山國家公園風景區





步道、涼亭、解說亭、眺望平臺





初春新綠、硫磺谷





硫磺谷古稱「大磺嘴」,為清人郁永河來台採辦硫磺的所在地



谷內遍佈芒草、終年繚繞硫磺白煙,熱氣逼人;硫氣孔周邊的針狀黃色硫磺結晶。




硫氣孔與溫泉都是火山地區常見的地質景觀






溫泉井是北投溫泉的源頭,本區則是以人工溫泉為主,人工溫泉是引地表水至水池中,與噴氣孔或地熱蒸氣混合加熱而成;




谷地長約1公里,寬約80~200公尺





讓地下的熱水、水蒸氣與硫氣沿著斷層噴出地表形成硫氣孔與溫泉;,地質學家稱火山地區的噴氣與溫泉為「後火山現象」




火成岩的礦物經常含有鈣元素,當受到硫酸侵蝕起化學反應時就會產生硫酸鈣,也就是石膏(CaSO4),白色的結晶礦物。




郁永河寫下《裨海紀遊》,記錄了十七世紀末台灣的地理景觀、人文歷史的文獻,因為郁永河,我們得以真實的感受到三百年前的台灣。



Vincent & Jessica 到此一遊!


可以到惇敘工商看到硫磺谷的黃昏落日

  
  如果不是郁永河的《 裨海紀遊 》,我們很難遇見三百年前的台灣,這位奉命來台採硫磺的老秀才筆下詳實,使得他宛如一個持攝影機的人,用文字紀錄了從府城到北投的南北地理人文景觀,清代台灣人民歷史的開場,就是隨著他的視角而開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