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儷人行(2)「慈濟大學」
上一篇因為歸類到宜蘭采風錄去的 2003年版花蓮儷人行(1):路過宜蘭 Vincent 的簡要隨意行程,分享給大家參考看看:

10/24:傍晚台北出發>礁溪春和溫泉>羅東夜市晚餐+逛街購物>宿羅東。

10/25:Am:7:30羅東出發>蘇花公路>花蓮市>慈濟大學>水源地秀朗蘭園(午餐)---12:50秀朗蘭園>鯉魚潭>漁業生態展示館>鯉魚潭遊客中心>環潭公路---
15:10池南森林區>16:10遶行回花蓮市>Check in 飯店>花蓮市區>石藝大街。

10/26:花蓮市>美崙山忠烈祠>美崙山>08:40松園別館>曙光橋(自行車道)>09:50回程----10:30崇德隧道北口>清水斷崖海濱踏浪10:50>13:20抵羅東(午餐)>16:50 回台北Home。

10/25走過彎曲的蘇花公路到達花蓮市,不想這麼早進入市區,於是走外環的中央路;喜歡逛當地學院、大學的Vincent,到了花蓮便把參觀大學當第一站;在花蓮除了國立的東華大學(前年才去過)之外就屬「慈濟大學」了;
幾年前曾經與太太搭乘「慈濟列車」來趟一日遊時,參訪過慈濟的發源地證嚴上人的靜思精舍,慈濟醫院,及當時還稱作慈濟醫學院的校園區,當時巍峨的「靜思堂」還是施工中;幾年後再度重遊很是佩服慈濟人實踐濟世的精神。

  「慈濟大學」算是新學校應該還只有七年左右,從早期與慈濟醫院一起創辦的慈濟醫學院、後來更名為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89年改制為「慈濟大學」;算是落實了教育完全化的理想目標。

  位於慈濟大學與靜思堂中間的「靜思竹軒」。全以竹子打造,竹材都來自於921的災區,包括大刺竹、孟宗竹、桂竹、大四方竹等;整棟建築沒有使用任何現代鋼鐵建材,而由數位老師傅帶領動員海內外志工,採用插榫古法搭建完成。

  竹軒呈現台灣本土豐采,並融合大陸江南文化,用正身兩側護龍的方式,以迴廊把三座竹屋結成一體;竹軒內象徵「智慧窗」的一百多扇活葉窗;環繞竹軒主體建築的是拱橋、湧泉、小溪、蓮花池等,耳聽潺潺水聲、油綠植被映入眼簾,讓人神清氣爽。竹軒取自大自然建材、人工細緻打造,不僅將成為會眾參訪慈濟志業體的休憩站,更充滿了懷古追思與慈濟文化的建築內涵,值得細細品味。

  面對主軒正廳右方,靜立一座十尺見方的小屋,重現證嚴上人早年修行小屋原貌;此屋全憑一張老照片和靜思精舍師父記憶而造。

  竹軒外擺放代表慈濟「慈、悲、喜、捨」銅雕,期望透過銅雕展現慈濟無聲說法 ,更勝過千言萬語的功能。「慈、悲、喜、捨」是佛教精神的全部,慈是眾親平等的大愛;悲是人苦我悲的憐憫;喜是行正法、走正道的心安理得;捨是不求回報的給予,慈悲喜捨也是慈濟創校的宗旨與校訓。

  來此讀書的學子也許不全然是佛教信徒,卻一定能夠感受到這股慈濟特有的人文關懷吧!何況在花蓮市郊山明水秀,交通方便,逛街旅遊都能很怡然自得地一邊讀完學業,還能多體會到東部風情畫,Vincent認為真是蠻不錯的選擇ㄋ。


花蓮行第一站:慈濟大學  一位台灣女尼由簡陋小廟,創造聞名世界的慈濟志業


慈濟大學行政大樓


「靜思堂」以證嚴上人早年修行的靜思精舍為籃本,莊嚴高雅/屋頂的三疊式造型代表佛教三寶:"佛.法.憎"


靜思堂從地下二層算起高50公尺,一般房屋約17層樓高,北面是慈濟醫院,南面慈濟大學,三合一的建築群已然是花蓮市的新地標了


靜思堂..一座佛教的精神堡壘..莊嚴的藝術殿堂


靜思堂的地下樓有餐廳與流水庭園,自然的彩光,具有多功能的會館.


位於慈濟大學與靜思堂中間的「靜思竹軒」。全以南投921災區孟宗竹打造


竹軒呈現台灣本土豐采,並融合大陸江南文化,用正身兩側護龍的方式,以迴廊把三座竹屋結成一體;


竹軒取自大自然建材、人工細緻打造,不僅將成為會眾參訪慈濟志業體的休憩站,更充滿了懷古追思與慈濟文化的建築內涵,值得細細品味。


竹軒外擺放代表慈濟「慈、悲、喜、捨」銅雕,期望透過銅雕展現慈濟無聲說法 ,更勝過千言萬語的功能。


在花蓮市郊山明水秀,交通方便,逛街旅遊都能很怡然自得地一邊讀完學業,一邊多體會到東部風情畫,真是蠻不錯的選擇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